感情和思想是作家矿藏中的汉白玉和夜明珠

感情和思想是作家矿藏中的汉白玉和夜明珠

* 来源: * 作者: xjyuedu * 发表时间: 2020-06-20 17:53:00 * 浏览: 41



1.jpg

 

陈霞


书香天山全民阅读顾问

乌鲁木齐市全民阅读推广大使

新疆作家

中华散文网创作委员会副主席


2.jpg



作品展示



正式出版散文集四部:《回家》《天风吹固的冰火》《画心》《天山脚下》

                                                                                                             教育随笔一部:《青年教师手册》



3.jpg


获奖情况



散文集《天山脚下》被国家一级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推介为全国百佳图书

散文集《画心》荣获中外诗歌散文图书一等奖、昌吉州奋飞奖一等奖



微访谈



4.jpg




活着,有书可读,真好!



阅读提要


活着,有书可读,真好!心血结成字,笔墨骨肉情。读书,写书,一呼一吸,是我追求的生命方式。


但是,人藏书到最后,也就剩下一两本书了。要保持这个饥饿状态,要反刍,要回味,要品咂……要让书籍造就过的灵魂转动起来。——陈霞



一、父亲背着一麻袋书带我来到木垒河



5.jpg



舒湘:您的作品多以散文为主,请问您是如何与散文结缘的?又是如何通过散文书写人生的?


陈霞:许多年前,父亲背着一麻袋书,带着一岁的我从六盘山下来到木垒河,在那个小县城租了一间民房,创建了这里的第一个新华书店。我是在书堆里长大的,最初读的什么书非常模糊。三岁前的全部记忆是那个四合院里的一抹恢弘之光。至今,我也说不清楚那是斜阳下的余晖,还是夜光下的初照?也许是来自邻里间的和睦相处,这种孩童时代的视角温暖影响了我的心灵。后来在读过的书中,我又重温了这种暖意。结缘散文,与我最初的生活环境有关。水波噗噗,都是诉说,我喜欢生命的自然流淌。

我九岁时,发现内心某个懵懂神秘的区域,好像存在着一抹微光,一片热流,或者说是感念。每当那一刻到来,总有瑞祥降临,使我灵魂愉悦,脑洞大开……感到做一个温暖的人是多么美好!我读的第一本书是《欧阳海之歌》,这奠定了我儿时的英雄梦,助长了我的侠道义肠,使我成了重情义的人。某一天,有个叫高永春的小学老师,将我一篇作文《憎恶寒号鸟的懒惰》抄在黑板上。这是我精神世界的第一次破土,从此,心中那一抹暖光就再没消失过。

我一直觉得,人类除了思想,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情感。只有感情和思想,才是作家矿藏中的“汉白玉”和“夜明珠”。

散文朴素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为最!世上最撼动人心的是情感表白,都是自然流淌出来的。比如曹雪芹《红楼梦》黛玉焚稿的肝肠寸断……比如巴金《家》鸣凤投湖的凄绝哀婉……比如王阳明《瘗旅文》追悼流亡者的酣畅通达……即便是鲁迅、张爱玲、萧红、贾平凹、莫言这些大师,虽行文亦坚冷刚硬,亦深邃铁面,然读他们的散文,却是热气腾腾,能看到血肉,感到活脱脱的心。

我在写作上起步很晚,从学校出来已是42岁,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演讲稿——那是给小妹参加自治区新华书店的决赛稿《我的父亲》。小妹在电话那头读,我在电话这头听。姐妹两个哭得稀里哗啦……后来,这篇稿子被一家杂志刊登,接着又刊发了我的《妹友》《花落在春季》《天风吹固的冰火》……想我一路写来,亲情、爱情、友情、师生情,生命情,一直没有遭遇过退稿,大约是和真情的自然流露有关吧。



二、最影响我的是哲学和文学类的书



6.jpg



舒湘:对您成长和创作影响比较大的人有哪些?可否给读者推荐一些作品?


陈霞:第一个影响我的作家是鲁迅。我读先生的书40年,化繁为简就四个字——唤醒国民。鲁迅先生属于中国文学史上壮烈不朽的司马迁、屈原、杜甫精神体系,有人称其为“托尼思想,魏晋风骨”。我把先生敬仰为中华大地上永不歇息的荆棘鸟,为了改造愚昧麻木的国民性,他呼唤不止,将刺插入胸膛,滴血大地,曲终而命竭。

三毛是教我读书的第一人。她说:“我有一天老了要动手做一本书,在这本书里,自我童年时代所捡的东西一直到老年的都要写上去,然后我把它包起来,丢在垃圾场里。如果有一天,另外一个人,捡到了这本书,将它珍藏起来,同时也开始拾垃圾,那么,这个一生的拾荒梦,总是有人继续再做下去……”三毛说,读得多了,书就变成气,贮存在身,等于把图书馆装在身上。

周涛是我一直跟踪阅读的作家之一,有幸求到他的序,是我的荣耀,鞭策我笔耕不辍。周涛先生的散文,冲破了旧栅栏,满满都是正能量,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波澜壮阔的大解放;他的小说,写出了多民族地区的文化蕴涵和人性厚味。《西行记》以诗性之笔进行了哲人般的思考,追问了人在特殊环境中命运之荒诞和偶然,反思时代在行进中的正义与邪恶、清醒与困扰。

世界读书家毛姆认为,人类文学经典中最好的书有三本:一是前苏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二是美国麦尔维尔的《白鲸》,三是英国夏洛蒂·艾米丽的《呼啸山庄》,但他没有提到法国雨果的《悲惨世界》、中国曹雪芹的巨著《红楼梦》,我深感遗憾。

每个人的阅读体系需要自己去建立。我也有一个摸索的过程:历史、天文、地理、教育、建筑、美学、舞蹈等方面的书我都喜欢,但最影响我的是哲学和文学类的书。如今,在我单薄的书架上,最亮眼的是叔本华、蒙田、荣格尔、尼采、卢梭、托尔斯泰、泰戈尔、爱默生……庄子、苏东坡、王阳明、巴金、萧红、张爱玲、陈忠实、张炜;最显目的书是《理想国》《忏悔录》《君主论》《瓦尔登湖》《金蔷薇》《沉思录》《穷查理宝典》《基督山伯爵》……这些作家和这些书都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品读久了,便背在了我的身上,化作气,进入了我的灵魂,把我造就成了这样。



三、捡了一箱子书我高兴坏了



7.jpg



舒湘:您年少时和现在的读书环境、读书条件有何改变?对于目前的移动端阅读等方式,您怎样看待?


陈霞:我小时候看书,经常挨批斗。因为父亲是“走资派”,我这个“黑帮子女”经常被抓去“修理”。我也弄不明白,一个11岁的孩子为何因为读书就成了“不良少年”?

有一次跟着红卫兵去抄家,一进门就看到一本《黑海水手》躺在地上,赶快捡了起来。别人翻箱倒柜,我急着收拾那些扔出去的书。最后捡了一箱子,高兴坏了,终于有了一份像样的“书产”,藏在床底下偷偷看,有《苦菜花》《林海雪原》《红岩》《烈火金刚》《青春之歌》……后来,同学告发说我看“黄书”。再后来,因为这个原因,第一批小升初的名单上没有录取我。最终,这件事剥夺了我上高中的权利。

读书人都有自己的途径。学校时光虽然停止,学习的生活却不能结束!有些弯路走过了,才知道并非所有的挫折都是坏事。一个人,有了阅读的习惯,越读越知道自己无知,越知道自己无知就越爱读书,上了瘾,就戒不掉了。

当然,现在阅读条件好了,大环境喜人,尤其是在手机阅读,快捷又方便。真正的问题在于,阅读的浅表性和碎片化。因为读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读与思,不能分离。没有几百本纸质经典的系统性阅读,蜻蜓点水式的快速“翻屏”,品尝不到宇宙和人类最深邃的智慧,只能败坏阅读者的口味。一方面是沉淀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专注力的问题,纸质阅读需要动笔,动笔就是动脑子,有一个吸收和消化的过程。吸收了,消化了,才能为思想提供营养,才能改变心灵结构。再者,读书好比爬山,路径、步态、仰角都不能马虎,选中目标一股作气,越往上走视野越开阔,风景越奇峻。而碎片化阅读,容易走捷径,信息量太大,注意力过于分散。

这几年,在我几百场读书宣讲中发现,几乎有三分之二的中小学生,并没有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的习惯。许多孩子被一些媒体和校园作家引向了阅读的幼稚性和低智化,使得青少年在有限的课外阅读时间里,常常被那些浅俗的破烂书所占据,使他们无暇顾及世界经典,品尝不到杰作的智慧。人生阅读的第一本书,至关重要。



四、人藏书到最后也就剩一两本了



8.jpg



舒湘:您所了解的新疆作家有哪些?您认为女性多读书有什么样的好处?


陈霞:我为什么要读新疆本土作家的书?知彼知己,认知生存环境!新疆有许多好作家,可我每次问听众,台下居然一个也不知道。人的经历有限,感知有限,同在一块土地上,一般人对于地方肖像、精神气质并不能像作家那样领略的周全,对所处的环境地标、气候风向也不如作家那样感知敏锐。作家的视角是历史、文化、社会、政治、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综合视角,可以将读者带入一个更全面、更高阔、更深远的境界。

我认识的新疆作家不多,但在我小小的三尺讲台上,品赏过赵光鸣的《寒海》、蕫立勃的《杀瓜》、沈苇的《新柔巴依集》、徐丽萍的《文字精灵》、王族的《鹰》,还有奴瑞拉、戴江南、刘慧敏、小七…………但是,在大量的阅读新疆作家之后,经验告诉我,初读者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散文方面。周涛的作品、刘亮程的作品、李娟的作品深受读者欢迎,学生或家长倘若得了这三位作家的书如获至宝,每一次品读,都是兴趣盎然,回味无尽。

读书对于女性来说,改变的不是气质而是气象,气质这东西靠不住,会以假乱真!某些有钱的女人并不读书,由于着装的精致或整形的效果,使她们看上去很有气质,可一旦遇到生活中的利害关系或者命运中的风吹草动,她们即刻原形毕露,劣迹斑斑。气象是装不出来的,真正的女性之美在骨头,在眼神,在气韵,只有靠书籍来造就。读书的女人的胸襟、蕴涵、魅力都比较持久,经得住风浪。

在我生活的昌吉市,女性读书的氛围非常浓厚,影响最大的是“昌吉州女性文学沙龙”。这是一个由作家、画家、编辑、评论家、摄影者、翻译家、大学教授、企业管理者自发组织的读书团队,自1998年成立至今,举办过读书、写作、摄影展、绘画、出刊、收藏展等各类专题讲座。此外,民间还有不少“朗读屋”“品悦小组”,这些从事着不同职业的女性,或三三两两,或成双成对,利用手机音频长期坚持诵读互相赏评,提升自己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影响了孩子和家庭,为书香社会营造了浓郁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