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建设书香社会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浓郁的书香社会,有利于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修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书是人类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位好朋友,读书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读书是将人类浓缩几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习得的最佳方式,能够让你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摆脱愚昧和迷信。读书的作用一是学习知识、传播知识;二是提高修养、陶冶情操;三是交流思想、反思社会。而在实用主义心理之下,能够驱动中国人去读书的,可能主要还是第一点,即通过读书去获得知识,更通俗地讲,就是获得文凭或某种职业资格,从而为自己的工作与发展谋得一個进身之阶。
近几年来,根据有关部门对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呈小幅上升趋势,从2011年人均读书4.36本上升到4.56本纸质型图书,3.22本电子书。但远低于5年前韩国人均读书11本:法国人读书20本;日本人读书40本,以色列犹太人读书64本的数据。
为什么国人读书少,除前些年“知识无用论”、“读书无用论”再度抬头,实用主义心态造成读书的兴趣不高,动力不足,对于个人阅读情况,有21.2%的国民表示满意,有20.9%的国民表示不满意,另有57.9%的国民表示一般。也就是说,有过半数的国人并不觉得人均读书4.56本有什么不妥。
为什么是这种状况?我们首先想到是不是互联网冲击的后果?因为4.56本指的是传统纸质图书,是不是多数都读电子书去了呢?不能否认互联网这一因素的影响,但是,国外的互联网水平并不比我们低,为何其传统图书的阅读量仍会远高于我们?调查指出,75.3%的18—70岁国民仍然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可见互联网的因素影响有限。另据调查显示:八成白领有手机依赖症。除去必要交流,白领常用手机聊QQ(30.91%),看电子书(27.18%),微信(26.82%),刷微博(22.38%),玩游戏(23.45%),听歌(21.85%),看视频(12.97%)。据此次调研显示,近八成白领表示自己依赖于手机现象严重,具有明显的手机依赖症。具体表现为:晚上睡觉不关机,此比例最高,高达79.40%的白领晚上睡觉不关机。其次是在没事儿的时候喜欢用手机打发时间,比例为78.86%;此外,60.39%的白领明确表示手机减少与身边人的当面沟通;68.56%的白领坦言自己醒来后除了睁眼就是摸智能手机。63.59%的白领睡觉前玩手机,且经常影响睡眠时间。
读书能帮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阅读,人们能够与先贤们博古烁今,能够与文人骚客们煮酒论歌,能够从无数正反面的故事中,吸取教训,增长见识,去粗取精,形成具有正面导向性的三观。人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有限,很多课本上的内容不能与时代接轨,过于注重课本上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们的思维和视野,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对此,倡导全民阅读,可有效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学习、阅读的环境,拓宽阅读范围。“人们在阅读时,不仅需要熟读国学经典,更要积极阅读国外优秀的书籍作品,以开拓自身眼界,增强社会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1]。”在这种氛围下自主进行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一方面有利于丰富自身的阅历、增长见识、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
读书可以提高人们的层次,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通过阅读,人们不仅可以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方法,也能在无形中为自己增加一抹书卷文艺的气息,让你的气质更加出众。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但明显可以发现一个问题,我国的国民素质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例多且受教育水平低,在文化上形成了“木桶效应”。而倡导全民阅读,可有效提高农村人口的阅读水平,以提升全民阅读的方式促进社会再教育的发展,促使农村人口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解决文化短板问题,实现全民素养的快速提高。
读书能帮人们开拓视野,能让我们不再局限于小小生活中的一隅,可以使我们无拘无束地畅游古今中外,学识遍布四海,随着读书范围的扩大,我们也会练就出广博的心胸与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将看手机的时间改为读书,看书,培养自己的好习惯。
主 编|朱长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