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消费晨报、亚心网讯 (记者 刘青)过去一年中,你读了几本书?一项针对首府成年人进行的读书调查结果显示:四成受访者在过去的一年中读不了两本书。
今日(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新疆晨报记者通过微信群、QQ群以及书店对100位年龄在18岁到60岁的首府市民展开了读书情况调查,包括阅读小说、散文集、诗歌、各类工具书等。
调查结果显示,就读书的数量来说,在过去的一年里,大部分市民去年一年读书的数量在2到5本以内,有20%的受访者读了5本以上的图书,还有15%的人没有读完一本书,或者一本也没有读。值得一提的是,受访者中大部分首府市民都已经习惯在手机上在线阅读,方便携带、价格便宜是说的最多的。
首府这一情况跟国内成年国民的调查情况相符。从成年人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调查看,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的7.86本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人均每天读书13.43分钟。我国成年人人均一年的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2016年手机阅读率达到66.1%,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1.9个百分点,已经连续8年增长。
首府王女士和严女士经常带着四岁多的孩子参加乌鲁木齐市新华书店举办的亲子读书活动,但调查结果却很意外,两人去年内一本书都没读完。两人读不了书的原因是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能多读点书。
为什么读书读的少?有九成的人选择了“没时间读书”。在进一步采访中记者发现,“没时间”并不是指真的没有空闲,而其实是把空闲时间花在了读书以外的事情上。从事金融行业、40多岁的胡先生去年一年在网上买了几千元、上百本书,有经济、哲学方面的书,也有孩子学习指导用书。“我就是喜欢买书囤在那里,说实话真没时间看书,经常加班、照顾孩子学习,大把时间就过去了。”
其他受访者表示“没时间读书”,主要是把时间都花在看手机上了,聊微信、刷朋友圈,看视频、玩游戏等。24岁的马女士刚工作一年,去年一年内读了三本书,说起读书少的原因,她笑着说:“以前特别爱读书,自从工作后就没时间,但说实话是把时间浪费在刷手机上了,聊微信、看视频,逛淘宝什么的。”
除了随机采访首府市民外,新疆晨报记者还从乌市图书馆、自治区图书馆了解了去年一年内首府市民的阅读情况。自治区图书馆去年一年的图书借阅情况与前一年相比有所上升,全年接待读者6万余人次,借书25810册次。2016年读者对移动图书馆的运用情况比去年有所提升,增长率为161%,点击量达4332720次,平均每天点击量为14067次。
乌鲁木齐市图书馆去年一年的图书借阅情况与前一年相当,全年接待读者11万余人次,借书31万余册次。为了提高首府市民读书率,乌鲁木齐市图书馆还举办了各种图书展览、朗诵会、亲子会等共计250场次,借阅最多的书籍是文学、历史和养生三大类。
在去年一年里,乌鲁木齐市新华书店的销售情况与前一年相当,但在书店的阅读氛围却越来越浓厚,畅销书籍除了工具用书、学生教辅书外,文学、历史以及养生类、社科类书籍长年畅销。
而自治区新华书店去年一年的图书销售情况比前一年略有所上升。去年一年图书销售210余万册,畅销书主要是党政读物、文化教育类、少儿类、科普类;购买最多的是学生教辅书,同比增长7.5%。
为什么读书:年轻人多为工作
坚持读书的人,为什么而读书?调查走访中记者发现,老年人闲暇时间比较多,读的书多以养生类、兴趣爱好为主,而年轻人读书人群中,应对职称考试、公务员考试的人占了不少,另外购买工作指导用书及相关用书的人也不少。
今年58岁的王先生家住沙区红庙子社区,每天下午两点开始,他就来到乌鲁木齐市新华书店看书,党政读物、文学小说、养生等书籍都看,这一习惯已经坚持了9年,一年四季,每天如此,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下雪。“在家里看电视很无聊,加上时间充裕,到书店看书氛围好,心情舒畅。”他说。
“我一年要买几百到几千元的书,主要是书法类书籍,我退休后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练书法,写毛笔字,每周至少来一次书店,至少要买一本。”家住天山区热力公司附近、72岁的王先生说道,他正在乌鲁木齐市新华书店翻阅书法类书籍,准备买一本回去练习行楷。
和老年人不同,专程来逛书店的青年人则更有目的性。28岁的罗先生最近正在追《人民的名义》,所以趁着周末到乌鲁木齐市新华书店逛逛,想买一本原著小说看。“电视剧实在精彩,忍不住想看看结尾是什么,就打算买本原著小说看看,更过瘾。”没想到罗先生落了空,该书店里《人民的名义》已经售完,书店工作人员给他推荐了其他反腐的小说,但他只想买《人民的名义》,无奈只能去其他书店购买。
35岁的樊先生的工作就是和电脑打交道,平时会看历史和小说,但一年也就读两本左右,当日到乌鲁木齐市新华书店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带着孩子买学习教辅书,二是他要购买电脑程序方面的工作指导用书。
27岁的闫女士是传媒行业人员,喜欢看电影,所以经常看影视原著小说,比如4月初《嫌疑人X的献身》电影版在国内公映,所以她连着《嫌疑人X的献身》以及东野圭吾的《白夜行》、《放学后》等都看了,所以她来到书店最先逛的地方是乌鲁木齐市新华书店3楼主题推荐书。
读什么书:文学小说最受欢迎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所有参与调查的首府市民都喜欢读文学和通俗小说。
24岁的程先生刚参加工作一年,读书是他的兴趣爱好之一,尤其是喜欢读文学名著。记者走访鲁木齐市新华书店时,他手上正拿着《巴黎圣母院》和《老人与海》这两本名著,他说:“虽然以前也看过,但是上学时的理解和现在又有区别,我今天再看《老人与海》,又是另一种感觉,所以我要买下来。”
乌鲁木齐市新华书店高经理也表示文学小说一直很受欢迎,她以最近大火的《人民的名义》原著小说举例,“我们书店在3月进了150本《人民的名义》,没想到电视剧特别火,小说也跟着畅销,不到半个月,就售完了。”她说,热门影视剧带动小说畅销也是常有的事情,另外亲子幼儿书籍的销售也比往年有所提高。
阅读方式:精度首选纸质书
记者在调查“读纸质书还是手机在线阅读”的问题上,虽然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示会在手机上看书,但精读还是首选纸质书。
28岁的黄先生从事传媒行业,读书是他生活中必须的一项。去年一年,他光读纸质书的量就达50余本,还不算平时手机在线阅读的书,“我经常手机在线阅读,但数量实在没法统计,因为有时候都是泛读,有时候翻一番觉得后面的没意思,就放弃了,再看另一本。要想好好看书,还是得读纸质书,能静下心来,好好读完一本。”
21岁的梁女士是在校大学生,去年一年她读了很多书,但纸质书只有三本。她说,虽然喜欢读书,也买过纸质版,“但是纸质书太贵了,在网上花几元钱就能读到的书,不需要买纸质版,在线阅读方便、快捷,随时随地都能看,很实用。”
也有不少受访者表示,会在手机上在线阅读,但还是喜欢纸质书,“手机看久了伤眼睛,不健康。提倡读纸质版”。
专家点评:读书可以远离社会的浮躁
我们都知道,多读书是有好处的,社会也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但在我们身边,真正的读书者极少极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以及各种自媒体客户端大量涌向的当下,我们为什么还要提倡大家读书、读好书?对此,新疆晨报记者采访了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何永明。
说起今日是世界读书日,何永明想起了这个问题:我们国家有没有读书节?答案是没有。“现在的人读书越来越少,还不光是时间的原因,当下大众媒体多,信息传播量大又快捷,以至于很多人觉得没必要读书,其实是不对的。”何永明说道。
读书可以提高人的内涵和修养,“语和平,足见读书多”就是这个道理;读书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现在流行说“一个人的气质”,其实也跟读书多少有关系;三是读书还能增加知识。最关键的点,还是要读好书,名人名著、名人传记、励志等类型的书籍。
他说,很多人都在网上获取信息,想以此学习获得知识、提高修养,是不提倡的。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不利于读者形成整体思维。所以,还是需要多读书,从书中学习著者的智慧,通过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让自己远离社会的浮躁,静下心来,进行一些思考和学习,从而修养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