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托海的N个历史瞬间

可可托海的N个历史瞬间

    详细说明

    可可托海矿区自被人们发现始,一路走来,迄今已有百年历史。


    早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就有俄国科学家借旅游之名来新疆阿尔泰山区考察。1933年,新疆地方政府与苏联政府签约,允许苏联科技人员来新疆阿勒泰地区开展地质普查、勘探。


    1935年,一支苏联地质调查团溯额尔齐斯河而上,来到可可托海,发现了三号矿脉,从而揭开了这一世界级矿床的面纱。


    不过,苏联独营可可托海珍稀矿产的历史,因新中国的成立于1950年3月27日结束。


    今天,就让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探寻那些深深影响着可可托海走向的历史瞬间。

    1949年 可可托海迎来新的曙光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当时,新疆地区物资奇缺。为了发展经济,新疆向党中央提出与苏联合办中苏石油以及中苏金属公司的要求。为此,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专程飞赴北京,向党中央汇报新疆的情况和面临的问题。


    1950年1月2日,刘少奇致电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主席,建议与苏联政府共同在新疆设立开发金属、石油的中苏合资股份公司。

     

    1950年1月5日,主政新疆的包尔汉和王震给中央政府递上报告,反映了尽快开展对苏贸易的强烈愿望,“新疆人民最迫切的要求就是迅速恢复和苏联的通商,依靠苏联的帮助进行各项生产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的生活。”
           

    1950年1月20日,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到达莫斯科。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字仪式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与苏联外交部部长维辛斯基全权代表两国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拉开了中苏友好历史的帷幕。


    3月27日,《关于在新疆创办苏中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股份公司的协议书》《关于在新疆创办苏中石油股份公司的协议书》《关于创办苏中航空股份公司的协议书》等3个“股份公司协定”在莫斯科签字,同时签订的还有《关于苏中换货和支付货物的协议书》《关于苏联同新疆贸易的协议书》。至此,中国“互通有无和争取外援”问题顺利解决,新苏贸易不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且完全纳入了中国国家对外贸易的轨道。

    1950年,新中国最早的合资企业

    1950年3月,根据中国和苏联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阿山矿务管理处成立,下设可可托海矿场和承化(阿勒泰)矿场,共同开发建设阿勒泰地区范围的稀有金属矿山。


    9月29日,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简称中苏金属公司)在迪化(乌鲁木齐)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四家中苏合营公司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就诞生在百废待兴的新疆,深处阿尔泰群山之中的可可托海承载起了这一历史重任。  这家新中国诞生以来最早的股份公司之一,也是新中国矿山企业第一家“股份合资”,被誉为“共和国有色长子”、“新中国有色工业的摇篮”当之无愧!


    以可可托海矿为主体的中苏金属公司实现了“平权平股”,即各占50%股权,产品不是无偿运走,而是作价销售和共同经营。


    在可可托海矿史地质陈列馆里,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王震对金属公司的批示历历在目,这里宝贵的战略资源时刻牵动着中央。


    刚和平解放不久的新疆,并不平静,尤其匪患猖獗。土匪乌斯曼残部窜到可可托海海子口骚扰,联系躲藏在富蕴县的反动分子叛乱,可可托海矿区紧急戒严。时任新疆军区代司令员王震专程赴可可托海视察工作,了解剿匪情况。

    1955年,可可托海进入自主开发时代

    1955年1月1日,中苏金属公司苏联股份移交给中国政府,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新疆有色金属公司”,阿山矿管处更名为“可可托海矿管处”。


    在可可托海地矿陈列馆有一张黑白老照片,横幅为中俄文:中苏金属公司交接仪式庆祝大会;主席台背景悬挂毛泽东主席、马林科夫(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照片。国家重工业部副部长赖际发、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王恩茂、第四书记赛福鼎·艾则孜,新疆省副主席高锦纯,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陶峙岳,以及苏联驻乌鲁木齐总领事卡赞斯基等出席移交仪式。可可托海开启了最为辉煌的一段红色历史。

    1960年 为国分忧 偿还外债

    随着中苏关系破裂,1960年7月,前苏联单方面撕毁对华经济援助协议,撤走专家,扰乱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原定计划,大大加重了我国的困难。


    当时我国建国仅十年有余,工业尚在起步阶段,所以只能用农产品来偿还。可是如果全部以农产品还债,何时才能还清?中央研究决定,以苏联急需的稀有矿产品来抵债。


    1961年初冬,国家重工业部接受了向前苏联出口矿产品的艰巨任务,而这一艰巨的任务最终落到可可托海矿务局的肩上。


    可可托海矿务局领取任务后,立即召开誓师大会,提出了“大干苦干四十天,提前完成保出口任务”的响亮口号。


    饿着肚子,顶着严寒,手工作业,马拉肩扛,可可托海建设者以“一切为了祖国”的信念和担当,克服许许多多无法想象的困难,用了不到四十天时间终于完成这项常人无法想象的任务,为国家赢得了尊严。


    1964年12月3日,外交部部长陈毅接见日本记者时宣称:“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没有任何外债的国家。”

    1963年 锻造大国重器


    1955年至1968年,可可托海矿区的苏联专家和技术工人陆续撤离回国,一封封缺人要人的电报发向北京。北京、上海、四川、东北……一路路建设大军挺进新疆,进发可可托海。


    苏联撤走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及西方经济封锁并没有使这座矿山建设停顿,却使它走上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锻造大国重器的崛起之路。


    1963年,可可托海三号矿脉开采的锂矿石经选矿后的锂精矿,由新疆锂盐厂产出了用于核武器级的优质单水氢氧化锂产品,送二机部所属厂提取同位素锂-6,再生产出氘化锂用于制氢弹的主要装料,保证了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第一颗人造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响遍全球,也是从这天起,中国航天事业从近地空间到深空,从无人到载人,一步步走向辉煌。


    “东方红一号”所用的控制器-铯原子钟(300年时差仅1秒钟)所用的关键部件-高纯金属铯,也是由三号矿脉发掘出来的铯榴石加工而成的。另外,可可托海生产的钽铌做成的耐高温合金被用在航天设备的重要部件中。


    历史不会忘记可可托海为我国的核工业、航空航天事业和军工事业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1984年 推广稀有,大搞有色


    1984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方毅到可可托海视察,盛赞广大建设者为我国发展军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出了“推广稀有,大搞有色”,要搞多种经营、深加工等。可可托海矿务局积极调整经营战略,开发铜、镍、铝等有色矿产资源。


    1984年10月14日,动工兴建喀拉通克铜镍矿,于1989年5月30日炼出第一炉高冰镍,结束了新疆不产镍的历史;


    1985年8月20日,兴建可可托海铝厂。投产之后,使可可托海矿区扭亏为盈。铝厂的建成投产是可可托海建矿史上一个大的突破,结束了矿务局只搞稀有金属选矿的局面;


    1991年6月,开始建设阜康冶炼厂,于1993年建成投产,实现了可可托海矿务局“三点一线”的发展战略。


    1995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决定,可可托海矿区企业南迁阜康市,大部分职工也随之迁往。

    2006年 危机矿山找矿


    1999年11月25日,这是一个可可托海人不能忘记的日子,三号矿脉露天采矿闭坑。2003年,可可托海矿区实施关停。同年,可可托海矿区实施了矿山破产重组。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资源危机的残酷现实,使可可托海陷入了步履维艰的境地。


    《国务院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出台,给新疆有色人和可可托海人带来了希望,没想到的是,第一批危机矿山找矿项目安排列出的18个矿种偏偏没有稀有金属矿。


    中国地质科学家们没有忘记中国的可可托海。2006年5月10日,中国工程院6名院士联名上书,提出了“关于将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列入国家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计划的建议”。


    2007年3月24日,在海南召开的全国危机矿山找矿第二批立项会上,可可托海项目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一度停产七年的可可托海,再度成为我国重要的锂、铍、钽、铌等稀有金属基地。

    2012年 李克强总理关注转型


    在2012年9月召开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及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和棚户区改造工作座谈会上,富蕴县一位主要领导介绍可可托海情况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先后四次讲话,对可可托海矿区历史功绩给予充分肯定,并指示各部委重视可可托海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012年1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可可托海工矿区综合治理工作专题会议纪要指出:可可托海工矿区“资源枯竭后,原有模式下的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等诸多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加快推进可可托海工矿区改造转型已迫在眉睫”。

      

    2013年4月7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第一批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程的通知》,将可可托海工矿区综合治理列为国家独立工矿区一期5个改造试点之一。可可托海成为新疆唯一入选者。


    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了71个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可可托海为新疆当年唯一一个上榜镇。

    2015年 “可可托海精神”


    2015年10月,“可可托海”以荣耀的身份来到首都,一场高规格的“可可托海精神研讨会”在新华社总社举行。


    可可托海精神是什么?“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分忧”!如果说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不屈奋斗,而可可托海精神则折射出自1949年以来,中国人民建设现代化国家进程中敢于担当、坚韧不拔、开拓创造的风采。


    2015年,中国航天基金会授予可可托海“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8年 新疆首个世界地质公园揭牌

    2018年10月10日,新疆首个世界地质公园、中国第35个世界地质公园——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正式揭牌开园。


    景区由额尔齐斯大峡谷、三号矿脉、萨依恒布拉克、可可苏里及卡拉先格尔五个景区组成。公园以典型的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和矿山遗址,独特的阿尔泰山型花岗岩地貌、富蕴地震遗迹和额尔齐斯河秀丽的风光而闻名于世。


    目前,富蕴县全力推进可可托海矿区产业、城乡、生态、民生、机制等转型,已拥有“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独立工矿区改造示范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文明城镇”等殊荣,成为新疆干部红色教育基地。


    主编:程万里 陆开武

    作者:李敬阳

    出版社:新疆文化出版社

    定价:57.00元

    主编:程万里 陆开武

    作者:张新荃 李敬阳 陆开武 李振翔  

              黄兴  任江   许爱云 

    出版社:新疆文化出版社

    定价:68.00元


    shuxiangtianshan

    购书者|扫码支付

            电   联|1360997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