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阅读研究
阅读指数报告
政策法规
阅读调查
行业前沿
阅读剪影
领导关怀
活动荟萃
活动荟萃
精彩瞬间
全民阅读
阅读推荐
动态图片
榜单推荐
专题推荐
阅读专题
书海扬帆
读友生态秀
阅读下基层
阅读新疆
新疆作家
新疆图书
阅读促进机构
书店信息
阅读阵地
书友驿站
图书馆
全民阅读推广大使
高校传真
全民阅读空间
阅读社团
阅读推广
阅读推广服务
阅读推广讲座 |
阅读活动策划
团队荐书服务
阅读书吧建设
阅读推广服务
阅读推广人培训
阅读研究
阅读指数报告
政策法规
阅读调查
行业前沿
城市名人故居与城市书房如何结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阅读研究
>
行业前沿
城市名人故居与城市书房如何结合
* 来源: 澎湃新闻网 * 作者: xjyuedu * 发表时间: 2018-09-29 15:10:00 * 浏览: 14
上海静安区常德公寓(张爱玲故居)的修缮复原已届十年,被业界认为是近年来上海对于历史建筑以及名人故居的修缮和保护中的成功案例。而公寓楼下的千彩书坊也成为静安乃至上海的文化名片。
城市名人故居和城市书房,何以相得益彰?9月28日,由上海文史资料研究会和上海市出版协会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名人故居利用和城市书房生存讨论会”在沪召开。
书店
千彩书坊风雨十年,打造“海派特色文化书房”
位于静安区常德路195号的常德公寓,原名爱林登公寓。始建于1933年,建成于1936年,现代作家张爱玲曾在这座公寓里生活过六年多时间。在这里张爱玲完成了她一生中最主要的几部小说《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金锁记》《封锁》等创作。
2008年,静安区对这座优秀历史建筑完成了一次彻底的修缮复原工程。修缮坚持“修旧留旧”,除了外墙的颜色,楼内的陈设也极力恢复成老样子,其钢窗、阳台、灯罩也恢复到了70年前的样子,而消防龙头、门把手和信箱等当年的“原产货”也得到了完全保留。
为了更好对常德公寓进行活态保护,在这次的修缮复原工程中,底楼原有商户进行了搬迁,实体书店“千彩书坊”得以引进,对常德公寓进行“活态保护”。
张奇是千彩书坊的创始人之一,据他回忆,常德公寓修缮之初,最开始找到的是上海新华书店。“新华书店觉得由他们开没有问题,但是常德公寓这样的建筑更应该开一个有特色的书店,就推荐了我们。”
千彩书坊
澎湃新闻记者看到,千彩书坊设有张爱玲作品和传记的专柜、中国最美的书专柜,墙上还特别展示了张爱玲较为少见的照片、《小团圆》手稿等。红棕色的老式桌椅、泛黄的碎花壁纸、已被翻得发旧泛黄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吧台上播放着《天涯歌女》的老式留声机,都让人仿佛回到了张爱玲曾生活在这里的年代。
“传说当年张爱玲也曾在常德公寓楼下边喝咖啡边写作,因而我们在创始之初就引入了‘书+咖啡’的运营模式,目的是‘让进店的客人,慢下来生活,静下来阅读’。”张奇说道。
特有的名人基因无疑是千彩书坊的一大优势,但同时它也因此遭到了质疑。质疑焦点集中在“书+咖啡”模式上,许多人认为,千彩书坊的一部分收入来自于卖咖啡,不是单纯的书店,不应该被列入政府扶持实体书店的名单。
但是这种质疑在2016年消弭于无形。“这一年的六月份,十一部门联合发文说,要支持实体书店创新模式,‘书+咖啡’是实体书店在特殊历史环境中活下来的一种方式。”第二年年初,中央电视台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三家特色实体书店进行报道,千彩书坊就是其中一家,并被赋予了“海派特色的城市书房”的标签。
书店
“名人故居不能只有建筑没有内容”
上海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兼上海市文史资料研究会会长马建勋感慨,常德公寓和千彩书坊,已经成为上海文化的名片。
“我们优秀的历史建筑、名人故居和特色书店在一起,是上海城市文化的最佳组合。接下来,我们能不能因地制宜加以推广,使这样一种组合在更多地方成为一种标配。”
马建勋说道,全市正加大对老房子、优秀建筑的保护力度。名人故居,特别是文化名人故居的修复、保护乃至开放,都成为现在一个潮流,“问题是,怎么把这些历史资源、文化资源用足、用好?现在大家都感觉到仅仅保护老房子,只是第一步。假如建筑里面没有人、没有内容,是远远不够的。”
他提及,常德公寓修得很好,但由于种种原因,张爱玲故居还不能开放。为了避免给楼里的居民生活带来困扰,书坊则成了参观者探访旧居遗憾的一种弥补,打消了赶来的参观者“执意入内”常德公寓的想法,使他们在常德公寓有了一个可以怀念张爱玲的地方。
“我们能看到,每天都有热心的人到这里寻访、拍照,但是不能进去。这样的情况,在上海的名人故居不是少数。所以我们感觉,今天对上海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很重要的问题是要给它更加充分的内容支撑。”马建勋说,“现在很多老房子都在做二维码,让建筑可以被阅读。我们从千彩书坊这十年的实践,看到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把书房和老房子放在一起,让我们得到了一个打开名人故居的最好方式,使得房子有了内容,使得我们能阅读那些文化的文脉和资源。”
书店
众多文化界的人士也参与了讨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叶辛表示,所有办书店的人要研究中国当代的买书现象。
“现在全中国有两件事是很热闹的,一是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每个省市都有仪式;还有一件是书展,这个上海做得最好,上海书展最和老百姓贴近。不过读书是一件很安静的事。如何在鼓动大家读书的基础上,还让大家真正把书读进去?所以名人故居和书坊的结合,我觉得提供了一种读书的方式。”
“我们上海有大量名人故居。能把名人故居和书店结合这么好的,常德公寓和千彩书坊还是第一例。”上海市静安区文化局副局长张众表示,今后政府部门依然会给予书店支持,一起分担相关成本,“值得思考的是,怎么把常德公寓和千彩书坊的成功模式在城市推广起来?”
上海文联原党委书记杨益萍表示,阅读是一件大事,能为出书、写书、卖书做贡献的人,都在做好事,“我们一起呼吁,为名人故居利用和城市书房生存做一点我们能做的事,这也是为上海文化建设办些事。”
在讨论会后半部分,张爱玲研究学者、上海东方广播电台主持人淳子做了专题演讲《张爱玲与上海》。千彩书坊亦将于即日起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张爱玲图书展。
张爱玲图书展
上一条:
童话之乡——丹麦:“为快乐而读书”
下一条:
法国:爱书从娃娃抓起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