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力推广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各个城市都在举办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如何让各区域联动起来发挥更大作用?12月7日,在北京阅读季举办的“阅读+行走——探索书香城市跨区域协作新形态”论坛上,嘉宾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
活跃大运河沿线阅读氛围
今年4月23日起,由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北京市通州区全民阅读领导小组发起的大运河阅读行动计划,北起通州,南到杭州,跨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经过通州、沧州、临清、徐州等18个大运河沿岸的枢纽城市。活动启动以来,不仅发现和连接了一批对大运河有深入研究的读书会、文化机构和文化名家,还通过各具特色的阅读活动丰富了各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活跃了大运河沿线全民阅读氛围,受到广泛好评。
“活动可以说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给每一个城市的读者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认为,这是很成功的跨区域协作的成果。在聂震宁看来,无论是北京阅读季,还是深圳读书月,许多阅读品牌正在覆盖全国。聂震宁认为,进入新时代的全民阅读,跨区域协作是一种必然趋势。“读书不可能越读越孤僻,应该是越读越开放,这样才是健康的阅读。”聂震宁表示,阅读+旅游、阅读+行走都是比较健康的阅读。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这是全民阅读的一个要义。“这个要义我想对于阅读+行走,对于全民阅读跨区域协作,就是我们要努力实现的目标。”聂震宁认为,通过“阅读+行走”,通过全民阅读跨区域协作,“我们的书香社会将建设得更好”。
激发更多产业与阅读结合
“长期的发展中,大运河文化形成两种形态,一种是历史的,一种是现代的。”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委员会主任马俊艳认为,今年大运河阅读行动计划以大运河为主题、以阅读为承载,形成了具有强大带动力和活力的全民阅读推广方式,尤其是18城的阅读接力,融合多种形式,丰富立体地呈现了大运河文化的风貌。“活动不仅发现了一批对大运河有深入研究和深厚感情的文化名家,同时也发掘了一批有热情、有实力致力于全民阅读推广的读书会以及文化机构,还通过各具特色的阅读活动丰富了各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扬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姜师立认为,通过跨区域协作可以联手挖掘研究运河文化价值,可以将区域协作打造成运河文化传播平台,通过讲述中国故事,让更多人认识大运河,领会大运河的文化所在。
在马俊艳看来,当下的阅读形态已不局限于图文阅读,这也让跨区域联动有了更多优势条件和想象空间。音频、视频的新形态,旅行展览等体验的补充,形成了全新的阅读力。“当资源被打通,阅读资源逐渐均衡,内容的精品化趋势也逐步形成;而有了更多的阅读体验方式,就意味着为全民阅读提供了更多的输入口。阅读的方式越来越多,也将激发更多产业与阅读的有机融合,大众离好书也将越来越近。”
作者:王坤宁 李婧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