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犹太民族的阅读文化

以色列:犹太民族的阅读文化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他山之石

以色列:犹太民族的阅读文化

* 来源: 网络 * 作者: xjyuedu * 发表时间: 2016-12-30 11:39:08 * 浏览: 8


        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的犹太民族,自公元l世纪开始,就被迫离乡,过着颠沛流离、命运多舛的生活。经过大约2000年的流浪,犹太人和各地居民通婚,并有了一定的融合。他们今天已经拥有多种多样的肤色、面貌、语言、文字和生活习惯,有白种犹太人、黄种犹太人、黑种犹太人,还有印度和拉美其他肤色的犹太人,但他们仍然能够通过统一的宗教来维系单一的民族性,阅读则是维系统一宗教的重要途径。


        犹太人的阅读教育始于婴孩时期——父母在孩子刚会说话时就开始教他们读《旧约》,母亲会在翻开的书页上滴上蜜糖,让孩子去亲吻,让阅读的甜味印在孩童幼小的记忆中。根据犹太经典《密西拿》的规定:儿童从6岁开始学习《圣经》,10岁起学习《密西拿》,13岁起学习犹太戒律,15岁学习《革马拉》。早在中世纪,犹太人就几乎消灭了文盲,基本实现了人人拥有阅读能力。①今天的以色列,不仅是经济、军事、科技上的强国,其识字率在中东地区仍然居第一位。除了一生反复研读《圣经》,《塔木德》是另一部伴随犹太人一生的书籍。这部经典复杂古奥,是犹太教有关律法条例、传统习俗、祭祀礼仪的论著和注疏的汇集,迄今已经流传3000多年,陪伴着犹太人四处流浪。犹太人的阅读教育萌生于宗教阅读,但又与其不稳定的旅居生活密切相关,当一切身外之物都可能随时被人剥夺之际,唯有通过阅读获取的知识、智慧和祖先的传统是不会被夺走的。也正是这些典籍中的思想,支撑了犹太人的复国行动,以及以色列今天的高速发展。


       1948年,以色列宣布独立,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回到故园。为了让更多的犹太人回归,以色列采取了宽松的移民政策,2014年,以色列的国民从建国初的65万余人已经升至813万,其中犹太人族群611万人。新移民受到其原有居住地的影响,不仅在民族性上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和异化,在教育文化水平上也存在极大差异。据统计,1992年,东方犹太人平均受教育年限比西方犹太人受教育年限少2.6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低30.3%;②同时,新移民们还存在着语言文字的差异和差距,这无疑会对社会的公平、国家的安定和国民的认同产生巨大影响。为了迅速消解文化差异和差距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以色列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确保新移民尤其是未成年人能够通过教育等方式尽快弥补知识的不足,加快文化的共融。在以色列国民教育和国家文化发展中,阅读再次发挥了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一次调查表明,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每个村镇都有布置典雅、藏书甚丰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有1000多座,平均每4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以色列当时人口约500万,办有借书证的就有1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在周五日落到周六日落的安息日中,以色列犹太人全部需要停工停业、停止娱乐和交往活动,专心在家祈祷,只有一件事情是特许的——读书和买书,大大小小的书店都敞开着门营业,前来阅读的人们川流不息。③


        犹太人在对典籍的不断研读中继承、创新,悠久的阅读传统“优化”了这个民族的基因。犹太人人口约有1600万,占世界总人口量不到0.25%,但犹太人却获得了全球27%的诺贝尔奖及大量科学、文化领域的世界知名奖项,诺贝尔奖获得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8倍,远高于其他民族,并诞生了爱因斯坦、马克思、冯•诺伊曼、弗洛伊德、贝多芬、毕加索、海涅等伟大的天才人物。鉴于此,本书收录以色列图书馆法规,以帮助我们理解犹太民族对读书的深厚情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民族同样拥有跨越千年的阅读传统,许多典籍已经深深浸透到民族的品格和行为之中,希望犹太民族的阅读文化给予我们更多思路,让我们在阅读中进一步激活中华民族身上那生生不息、光辉灿烂的所有元素。


①肖宪、张宝昆:《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犹太教育揭秘》,中国工人出版社2005年版。
②吴雨:《以色列移民儿童教育管理经验及启示》,载《郑州师范教育》,2014年第2期。
③李元卿:《酷爱读书的犹太人》,2005年7月1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