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10月的法兰克福书展上,德国图书信息中心组织了“中国出版人专业培训”。培训第一单元邀请了德国阅读基金会总经理约克•马斯(Jörg Mass)博士介绍德国的促进全民阅读实践经验。以下为马斯博士报告的文字实录。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法兰克福书展!
德国阅读基金会现在已有27年的历史,所以说德国做全民阅读推广这件事也有27年了。阅读基金会的创意者是时任贝塔斯曼基金会主席的莱因哈德•莫恩先生(ReinhardMoh,贝塔斯曼集团创始人),当时在任的德国总理科尔(HelmutKohl)给予了大力支持。就连基金会选址在美因茨也是基于科尔总理的影响,科尔先生曾长期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所以美因茨市并不是因为有古腾堡,也不是因为有著名的电视台才让基金会落户于此。事实上是基金会得到了总理办公室的高额资助。而阅读基金会的名誉主席历来都是由德国总统担任。
为什么德国需要一个阅读基金会?因为德国总人口中还有750万人为“功能性文盲”(功能性文盲是指18至64岁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不具备无障碍读写的能力),这个数字相当于德国总就业人口的14%。德国阅读基金会的使命不是选好书,提高民众的阅读趣味,而是让更多德国人拿起书,掌握阅读的能力,做最基本的阅读推广。
我们深信,一个人要想真正发展阅读能力,他的起点应该是对阅读的热爱和在阅读之中获得兴趣。所以我们在德国的青少年、在阅读方面有障碍的成年人中,想尽各种奇方妙剂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我们自己研发了很多事实证明相当有效的推广项目。在此我无法给大家介绍太多细节,首先想举一个我们引以为傲的例子——“阅读启航”。这个项目是从儿科医生开始的,因为新生儿都要去诊所体检。在过去4年中,有60%的新生儿通过儿科医生得到了人生第一份“图书资料包”,几乎德国所有的儿科医生都参与了这个项目。“阅读启航”发放的第二份打包资料是在4年之后,当孩子们进入了幼儿园。2年后孩子们即将入学时会得到第三份图书资料包。
这三份促进阅读的资料包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书、玩具、朗读指南,告诉你可以通过哪些公共服务机构获得图书,但其中没有任何商业信息。它真正的目的是让大家了解到阅读的意义和重要性,怎样能让阅读的需求得到满足。“阅读启航”项目是德国迄今为止最大的阅读推广项目,也是全欧洲最大的阅读推广项目。
大家都知道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德国学校的评分并不好,中国学生的阅读能力评分就高于德国。所以这也是一个现实的动力让我们去做“阅读启航”项目。我们想做的是在孩子0~6岁阶段里,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希望家长深度参与,所以这是个家庭项目。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对书的感觉和兴趣,对语言的兴趣和能力,而真正的阅读能力当然是上学之后才正式培养的。
“阅读启航”是一个学前项目。针对在校学生,我们在推广的项目叫做“读书俱乐部”。我们想在今后两至三年的时间里在全德国的每个学校推广这个项目。阅读俱乐部的概念并不是和学校的学习相结合,而完全是一个课后或课外的项目。目的是让孩子在学校之外也深深地热爱阅读。我们不会把阅读和书划等号,阅读还包括书之外的报纸杂志等。我们也很重视数字化阅读。
这里再向大家介绍一个项目——“爸爸给我读书”。我们做过很多调查,15岁左右的男孩儿大部分认为:“读书一点都不酷。或者读书是女人干的事情。”其实孩子说的没错,因为的确在0~10岁这个人生阶段,大部分都是女性在照顾孩子,男性读书没有成为一种良好的示范。我们想改变这一点。
我们的调查显示,只有8%的德国爸爸给孩子们读睡前故事。那么我们需要想办法,找到爸爸们,并让他们给孩子读书。想到的办法是:去找他们的老板。因此这个项目的启动是去各家企业,请雇主要求有孩子的男性员工给他们的孩子读书。
当然要求公司老板下读书令并不容易,还需要些好方法。我们的做法是:在每周五的中午,给各公司通过电子邮件发送8页纸的朗读故事资料。爸爸们可以在公司把这份资料打印出来带回家,然后周末的时候就可以给孩子读了。
我们这么做并不是要抢出版社的生意,基金会会从出版社购买这8页资料的版权。这个项目刚刚做了半年,统计数字已经相当可观,全德国已有1200家企业参加了这个项目,350万的爸爸们把故事带回了家。
采取这样的做法是考虑到爸爸们本来就不是阅读的主力军,再把事情变得更麻烦他们就会烦。所以我们就想出这个简单易行的法子。事实证明一举两得,除了能够赢得这么多爸爸给孩子读书,我们也让出版社更加有信心。8页纸的最后面是出版社的信息,表示这个故事是个节选和你在哪能买到这本书,所以出版社也很高兴参与。
这里时间不够给大家逐一介绍我们的所有项目。我们其实还想了办法,把老师们团结起来,成立教师俱乐部,参加这个俱乐部的已经有4万名教师,基金会免费给老师们提供各种鼓励阅读的材料、信息和咨询服务。
我现在想向大家介绍的一个项目,从我的角度看,完全有在中国复制的可能性。在德国有一个“全民阅读日”,在每年的11月份,我们在去年就动员了10万名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士、明星,包括政治家、电影演员、电视主持人、运动员等等。他们在这一天去学校、去幼儿园给孩子们朗读故事。
做这件事是要贯彻阅读基金会另外一个理念:阅读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可以是流行的、时髦的,这样大家都会愿意参加。比如说我们去年请来的10万人中,有德国球星拉姆等,不一定需要大知识分子。当然也可以是普通人,这让大家觉得谁都可以读书。他们喜爱的大明星也爱阅读。也许我们可以把这个“全民阅读日”在中国复制一下,做一两年,看看在中国的效果怎么样。
德国阅读基金会跟麦当劳也有合作。有一天麦当劳来找我们说:“我们在儿童套餐里总是加一些玩具来吸引孩子,请问有没有加童书的可能性?”书其实麦当劳自己已经选好了,只是让我们审阅一下提提意见。我们一看的确都是德国最有名、最专业的少儿出版社出版的,是可以让我们放心的书,所以我们支持麦当劳。这个项目也契合了基金会的第三个宗旨:如果想推广阅读,我们不能在家坐着等别人找我们,我们一定要去找他们,找那个我们想让他们阅读的人群。麦当劳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地方。谁经常去麦当劳?在德国通常是收入相对比较少、学历相对较低的家庭,这些家庭往往也不怎么读书,这正是我们要找到的人群。
这个项目我们跟麦当劳一年合作两次,每次的活动为期四周。现在每次活动大约卖出400万份。有些家庭甚至去麦当劳问“我们可以单买书吗?”。
麦当劳是延伸我们手臂的合作伙伴之一,阅读基金会还跟宜家合作,因为宜家也是家庭经常带着孩子去的场所。我们还跟德国最大的医疗保险公司合作,因为那也是大家必须要去的地方。另外我们还跟德国一些大型连锁超市合作。
德国阅读基金会的活动已经进行了27年,长足的飞跃是在最近4年,从数字上看增长了6倍。媒体曝光度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最近几年我们在德国的公共话语空间变得越来越有名了。
功劳很大程度上属于我们的150位读书大使,他们在德国都是名人,来自各行各业。这150位阅读大使与基金会长期合作,不仅参与活动,甚至把肖像权给我们使用,我们可以在报纸、电视上登广告,推广阅读这件事。
得益于一个合作伙伴,阅读基金会一分钱没花,就在德国最大的私人电视台一年放了6个广告片。无论是广告片的制作还是播放,我们都没花钱。这里想强调的是,这个电视台的主要观众并不是受教育程度特别高的人,而是普通大众,正是我们想争取的阅读群体。
刚才提到德国阅读基金会的起源,当时是贝塔斯曼集团的创始人莫恩先生和科尔总理一起创立的。到今天,我们合作伙伴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包括德国各种大企业、机构、协会、基金会和政府部门。
我们这些年在德国阅读基金会积攒下来的经验,也很想和其他欧盟国家分享。所以我们又成立了一个更大的组织叫“欧盟阅读”,德国阅读基金会是这个组织中非常活跃的成员。
我今天来跟大家分享经验的同时,也很想与来自中国的书业人士交流。我很想知道,在中国的阅读推广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好的经验和问题。因为阅读推广虽然涉及一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但推广的方法,就像我刚才说的“爸爸给我读书”这个项目,应该在任何地方都能推广自如,我期待能和大家合作。
我的最后一句话是,促进阅读应该是全社会的事情。我们可以从孩子的角度观察,用他们的语言聊阅读。要真正做好高效率的阅读促进,就要把阅读推广成一件很酷、很时髦、甚至很性感的事情。谢谢大家!
现场听众提问与交流
提问一:感谢您精彩的演讲,我来自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中国国家图书馆也一直致力于阅读推广,今天听了您的演讲很受启发。我非常同意您的观点,阅读推广要从儿童抓起。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这是一个很棒的想法。其次,您提到虽然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有不同之处,但是阅读推广的方法是可以复制的,这点我也很赞同。在阅读推广方面,中国也做了许多尝试,也有很多项目,但是效果不明显。所以想请问,德国阅读基金会是否有相关项目的著述?如果有的话,是否可以和我们合作?
马斯博士:非常感谢您喜欢我的报告。图书馆对于阅读推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有这方面的专业图书和资料,愿意与您合作。
提问一:据我所知,中国也有许多相关机构,比如说中国阅读推广委员会,其中的成员也有许多知名的知识分子,不知你们之间是否有合作呢?
马斯博士:很遗憾还没有。
提问一:我愿意把这个消息带回去,分享给我的朋友们,非常期待与您的合作。最好能分享一些更为具体的案例。中国的发展状况与德国不同,农村与城市的差别很大。而阅读推广的经验却可以借鉴,所以希望您可以分享更多的经验。
马斯博士:您说的很好,我也非常希望能与您有进一步的交流与沟通,我们可以互留一下联系方式,日后继续沟通。
提问二:您好,我来自一家中国出版社,想请问德国阅读基金会中,是否有出版社做阅读基金会的成员?如果有的话,出版社的成员具体怎样参与阅读推广活动?
马斯博士:您的问题很好。出版社在阅读推广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德国阅读基金会的现任理事长是德国兰登书屋的原总裁。我们可以看到,他做的任何活动都与书相关,比如书的节选等。刚才还有一个没有说到的项目,每年兰登书屋还会向全国的孩子送出一本书,书的印量是110万册。所以可以说,基金会与出版社的合作非常密切。但有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阅读一定不能变成一件商业的事情。虽然阅读推广离不开大量的书,但是阅读推广并不止于卖一本书。这两者一定要分清。
提问三:非常感谢您精彩的讲座。我来自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社的阅读受众很大一部分是农民。中国现在的13亿人口中,有7到8亿是农民,人口占比很大。由于农民本身知识储备所限或是各方面的原因,他们阅读的兴趣并不强烈。不知道在德国的情况是怎样的?可能两国的国情并不相同,但还是想了解一下,在德国有没有专门面向农民这个群体的阅读项目呢?
马斯博士:老实说,我们并没有针对农民的阅读项目。德国的国情与中国的确不同。但从另一个方面,我可以把我的经验分享给您,当然阅读推广项目的经验也并不是贯之四海皆准的。我做阅读推广项目最重要的经验是:要深刻了解目标群体的需求,然后为不同的目标群体想出具体的办法。比如说“爸爸给孩子读书”这个活动针对的人群就是职场父亲,他们对孩子的照顾比较少。要请他们参与进来,就要想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自上而下。这个项目也许能给您一些启示。比如说您可以调查一下,农民们为什么不爱读书,如果读书的话,会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在什么时间读等等。也许您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想想。
提问四:昨天德国图书信息中心带我们在美因茨参观了一家获得多次大奖的独立少儿书店,书店墙上挂满了各种证书。因此我想问,在阅读促进方面有没有奖项,是对个人的、还是对机构?
马斯博士:我们每年会颁发一次阅读推广的奥斯卡,分为四个奖项,颁发给积极促进阅读推广的个人和机构。与时代周刊合作,我们颁奖给深度报道阅读推广活动的记者。每年,我们也会有一到两次参与联邦政府举行的奖项,比如在明天的法兰克福书展上就会颁发“365创意奖”,鼓励在数字阅读推广方面卓有成效的项目。颁发奖项不是为了好看、让大家高兴,我们要活跃在德国的公共话语空间,强调阅读推广的重要性。让阅读推广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要知道,德国每年还有大约5万个孩子无法完成义务教育,出于各种社会原因。
提问五:您好,我来自一家中国出版社。在中国青年人学业压力较大,中年人事业压力较大,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您的基金会有没有针对这样人群的阅读推广活动?第二个问题,阅读推广只能从孩子做起吗?
马斯博士:您提的问题很好,强调了不同的目标群,他们各自都没有阅读的精力和时间,但是他们都有办法对付。比如:喜欢沉浸在手机中的青少年或是儿童,你不要去告诉他,“现在我们要阅读了,所以你要放下手机别玩了”,这样反而适得其反。我们的办法是,拿起手机来读。比方说可以发起一个写作的竞赛,就用手机写故事;或者我们发起一个用手机阅读的比赛,你可以通过手机回答问题。办法就是你喜欢手机,就用手机进行阅读,但是我们会给你想出好的形式和内容来。“书探”是我们基金会给孩子的一个阅读项目,之前没有展开讲,就是一个学校中高年级的孩子可以给低年级的孩子做书探。让高年级的孩子用实际行动证明“我能阅读,阅读能帮我在学校拿到更好的成绩,或者帮我寻找更多的资料,或者让我更酷”,有一种榜样和示范性的作用。
对那些下班回家就合眼的人,其实要是有什么更吸引他们,他们也会不合眼。阅读推广并不是让你每天读《论语》《歌德》,大家可以读一些短小精悍、引人入胜的故事,所以阅读推广的吸引力也非常重要。此外,我们还有一些更“险恶”的招儿,比如我们除了跟德国的社交媒体如facebook,twitter合作,我们还和相亲网站合作,意思就是说“谁阅读的好,谁就可以更容易找到男朋友或女朋友”。阅读推广可能是一件让人听起来头疼、无聊的事,但是我们从人性出发,就把他做成“谁会阅读,谁就在生活中更强”,这些都在强调阅读的好处。阅读可以是一件“特性感”的事,可以把它塑造成一种生活时尚。
马斯博士:您的第二个问题“阅读推广只能从孩子做起吗,是不是以后也能有补救?”。回答是,我们做事情总是考虑性价比,那么你预防一个疾病,总比你以后得了再治要便宜。所以在阅读推广这件事上,越早动手越好。刚才的资料上有说明,德国文盲的数字也不容忽视。德国有其他机构,比如说大众学校,提供一些谁都可以参加的民众性课程,其中包括扫盲,阅读基金会不负责扫盲。虽然大众学校提供扫盲课,但是人们必须承认自己是文盲、有学习的意愿,才会去扫盲,这是一个不太容易的事情。尽早的进行阅读推广是可以减少文盲的。
提问六:感谢您的分享。我有两个问题,一是想更具体了解教师俱乐部这个项目。像这样的项目基金会一共有多少个? 第二个问题是,阅读基金会的经费来源是哪里,每年有多少?
马斯博士:“教师俱乐部”目前有4万名教师参加,教师们会经常收到阅读推广的资讯、经验交流等。举个例子。德国有一位最近登上太空的宇航员,阅读基金会就想把“航空”、“宇宙”作为一个让男孩们激动的话题推广,在全德国举行了一个关于太空遨游的“征文比赛”,然后由这4万名教师以班级的形式组织参赛。最后有三个班获胜,这三个班就成了学生们的榜样,因为他们能与这位德国宇航员建立联系。阅读推广需要接地气,要与孩子的兴趣点结合。具体到“教师俱乐部”项目,需要设计合适的主题、形式,教师们才能不费力气的带动学生们执行。
粗略的统计,基金会总共约有120个项目。这些项目是按照年龄划分的,不同年龄段的项目数量分布也不一样。
我们每年约有850万欧元的经费,其中60%来自企业,40%来自联邦政府或其他公益单位。
感谢大家!